salary_nego
Hook:🕵️ HR:「Could you share your salary range?」
「我看別人面試後開到 150–170 K,怎麼我只有 120 K?」 當 HR 電話裡突然問你「Could you share your salary range?」那一刻,你腦中浮現:
- 104 薪資情報只顯示「月中位 60 K」……算一算年薪也只有 840 K?
- Levels.fyi 台灣樣本少,但 Google 的總包竟高達 2.4 M?
- LinkedIn 獵頭貼文說新制 SWE 要 70–120 K……到底哪個才是真實市價?

你不想再憑直覺瞎猜,也不想被 HR 牽著走。 這篇文章教你一步步用三個免費工具── **Floor(底線)、Ceiling(天花板)、Buzz(市場動態)**── 精準算出「你的安全談薪區間」,並附上「薪資速查表」PDF,讓你下次通話自信報價、不再吃虧。
👉 立即下載《薪資速查表》,30 秒搞定你的 Safe-Zone!
下載速查表Floor:用 104 找保底
在任何薪資談判之前,第一步是搞清楚「絕對不該低於的底線」——也就是你的 Floor 薪資。台灣最完整的在地薪資資料,就藏在 104 薪資情報裡。
Step 1:打開 104 薪資情報,在搜尋框輸入「軟體工程師」或更細的職稱(如「後端工程師」、「前端工程師」),確保樣本精準。
Step 2:切換「25th / Median / 75th」顯示,並切換「按年資」篩選。你會看到一張分布圖: – 25th 百分位(底線參考) – Median(中位數) – 75th(中上段)
Step 3:以「中位數」作為市場中間值,然後乘以「月薪 × 月數」。 台灣多數公司採 14 個月發薪,假設中位月薪 60 K, → Floor 年薪 = 60 K × 14 = 840 K。 這 840 K 就是「你絕對不應該接受低於此數字的 offer」。
🔍 小貼士:如果你是資歷較淺的新鮮人或轉職者,可先查看「1–3 年經驗」中位(約 55 K); 若身經百戰、5–8 年資深工程師,可用 75th 分位(約 70 K)× 14,計算更高保底。
立即算出你的 Floor → 下載速查表①
試算 FloorCeiling:用 Levels.fyi 找天花板
瞭解 Floor 後,接下來要找「你能談到的最高上限」——也就是你的 Ceiling 薪資。 Levels.fyi 提供全球各大廠和台灣的總包數據,最適合抓取天花板指標。
Step 1:進入 Levels.fyi Taiwan, 頁面上方點選 Location → Taiwan,確保你看到本地總包資料。
Step 2:查看「Median Total Compensation」: – **中位總包約 1.49 M**(包含 Base + RSU + Bonus)。 再往下滑,看各家公司最高案例,例如: – **Google Taipei → 7.8 M**; – **LINE → 1.66 M**。 最高那組數字,就是市場天花板!
🔍 口訣:以「中位數 +10%」作為向上的保守預估。 若中位 1.49 M,Ceiling Anchor ≈ **1.49 M × 1.1 ≈ 1.64 M**。 這樣一來,你在談薪時既能挑戰高價,又不會顯得毫無根據。
算出你的 Ceiling → 下載速查表②
試算 CeilingBuzz:追蹤 LinkedIn 市場動態
除了 Floor、Ceiling,還要掌握「現在市場在喊多少?」──這就是 Buzz。 透過獵頭/HR 在 LinkedIn 的貼文,你能抓到最新、最真實的溢價區間。
Step 1:開啟 LinkedIn,搜尋 “Taiwan engineer salary 2024”。 篩選「Posts」,找最近一週的獵頭或招聘顧問貼文。
Step 2:留意關鍵貼文亮點,例如: – “IT roles: 70–120 K TWD per month” (Posted 3 days ago) – “Senior SWE: 80–140 K TWD” (Posted last week) 這些即時數據就是市場的 Buzz!
🔍 小技巧:追蹤 2–3 位主力獵頭/HR 帳號,並開啟通知(Follow ▶️ 🔔), 他們每週更新,你就能持續拿到最新行情。
蒐集你的 Buzz → 下載速查表③
匯入 BuzzSafe-Zone 計算:Mid ± 10%
完成 Floor 與 Ceiling 後,你手上有兩條「地板」與「天花板」數字,但談薪時最怕一路開在底線與頂線之間卻沒方向。 這時候就需要一個「中間安心帶」——Safe-Zone,公式很簡單:
Safe-Zone 下限 = 中位 × 0.90
Safe-Zone 上限 = 中位 × 1.10
舉例:若你在 Levels.fyi 看到台灣工程師中位總包 1.49 M → Safe-Zone = 1.49 M × 0.90 ~ 1.49 M × 1.10 ≈ 1.34 M ~ 1.64 M。 這個範圍就是你談薪時最穩、安全、且不會讓 HR 覺得毫無根據的討價還價區間!
🔍 為什麼 ±10%? Harvard 論文與 Columbia 實驗皆顯示:在 Anchor 上緣加/減 10% 的區間報價,能讓談判雙方更有彈性,最終成交價格往往比單點報價提升約 12%。

套用公式快速算出你的 Safe-Zone → 下載速查表④
查看 Safe-ZoneAnchoring & Bracketing 實戰腳本
在談薪時,第一個報出的數字(Anchor)會成為對話重心; 而用一個範圍(Bracket)取代單點報價,能讓 HR 在更高區間內來回,平均提高談判結果約 12–15%。
Anchor(錨定)
● 先報一個市場上緣:取中位數 +10%。
● 讓薪資焦點鎖在這條上限。
Bracket(區間報價)
● 同時給出「上緣–下緣」兩個數字,暗示你願意在此範圍內協商。
● 實驗顯示,增強型區間報價比單點平均多獲得約 12% 結果(Harvard PON)。
雙語示例:
EN: “Based on current Taiwan market data, I’m targeting 1.34 to 1.64 M total compensation.”
ZH: 「依台灣市場行情,我期望總包 134 萬至 164 萬。」
套用報價模板 → 下載速查表⑤
查看範本砍價回擊:3 句式框架
當 HR 用「預算有限」、「這是我們最終方案」或「超出內部級距」試圖砍你價錢, 用以下「肯定 → 重錨 → 加值」三步結構,一句化解:
① 預算有限
EN: “I understand budgets are tight. Based on the current NT$1.6–1.8 M range for this role on 104 & Levels.fyi, could we explore a signing bonus or extra RSUs to bridge the gap?”
ZH: 「理解預算限制。但依 104 與 Levels.fyi 顯示的 160–180 萬區間,是否能以簽約金或額外 RSU 補足?」
② 「Best & Final」
EN: “Could you share how that figure was determined? My research shows the market tops at NT$1.7 M. If we link the upper end to achieving 99.99 % SLA in 6 months, would that work?”
ZH: 「方便說明這數字怎麼來的嗎?市場高點約 170 萬。若把上緣綁 6 個月內達 99.99 % SLA,你們能接受嗎?」
③ 薪資級距挑戰
EN: “May I ask which band we’re discussing? Given I led a cloud migration that cut costs by 20 %, I believe my experience aligns with a higher band. Could we consider adjusting the title or hybrid package?”
ZH: 「方便請問這是哪個薪資級距嗎?我曾主導雲遷移專案省下 20 % 成本,我覺得自己符合更高級距。是否能調整職稱或混合方案?」
立刻掌握所有反砍價話術 → 下載速查表⑥
查看話術範本KPI 量化:履歷+談薪神助攻
真正讓 HR 無法忽視的,是「可量化的成就數據」。 以下三類 KPI+五步模板,教你把「我做了什麼」轉成「提升多少」的談判籌碼!
🔢 三大 KPI 類型
• 百分比變動:如“↑30% 測試覆蓋率”
• 金額節省/創造:如“省下 NT$2M 雲端費用”
• 用戶/規模:如“+120K 活躍用戶”
✍️ 5 步模板
1. 動詞 + 對象(e.g. Led team)
2. 舊基準 (e.g. 原 SLA 98.5%)
3. 新結果 (e.g. 提升至 99.99%)
4. 差值計算 (e.g. ↑1.49 個百分點)
5. 完整句:Led a 6-engineer migration that raised SLA to 99.99% (+1.49 pts)
📈 小提示:如果你的專案無法量出百分比,改用「金額」或「用戶數」都能同樣打動人心。
拿到更多量化範本 → 下載速查表⑦
查看量化模板5-Minute Quick‐Checklist & FAQ
通話前 5 分鐘自我檢查,確保你拿出最有力的談薪武器:
- ✅ 市場區間已查好:104 月薪、Levels.fyi 總包、LinkedIn Buzz
- ✅ 計算出 Safe-Zone:中位 ×0.9 ~ ×1.1
- ✅ 準備 Anchoring & Bracketing 腳本:中英雙語句型
- ✅ 備妥 3 句反砍價話術:肯定→重錨→加值結構
- ✅ 量化至少 2 項 KPI 成果:%/金額/用戶
- ✅ 演練英語口語速度:「one‐fifty to one‐seventy」不卡頓
Q1: 104 的中位數要怎麼換算年薪?
A: 104 顯示月薪,中位月薪 × 14(或公司實際發放月數)= 年薪。
Q2: 若無法在 Levels.fyi 找到公司樣本怎麼辦?
A: 建議用「全體中位」數據+10% 作為 Anchor,再用 LinkedIn Buzz 做交叉驗證。
Q3: 我是跨領域轉職者,經驗與數據怎麼量化?
A: 可用專案成果或學習成效做指標,如「完成 X 人測試」或「自動化流程省時 Y 小時」。
全部步驟一次到位 → 下載《薪資速查表》PDF!
下載免費速查表References
- [1] 104 薪資情報.公開軟體/工程類人員各職務薪資分布.guide.104.com.tw/salary
- [2] Levels.fyi.Software Engineer — Taiwan.levels.fyi
- [3] Livetecs.What is the Average Salary in Taiwan 2024?.LinkedIn Post.linkedin.com
- [4] Harvard Program on Negotiation (PON).Zone of Possible Agreement Study.PON.Harvard.edu
- [5] Columbia Business School.Distributive vs. Integrative Bargaining Experiments.business.columbia.edu