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程師履歷怎麼寫?避開ATS地雷與7.4秒掃描,讓面試率提升30%
學習履歷F 型掃描模式,從雜亂到清晰傳遞價值
📊 數據有依據: 本文所有統計數據均有可靠研究來源,點此查看完整參考文獻
沒錯,平均一個軟體工程師職位,HR會收到超過 130 份申請。
但殘酷的是,根據一項針對申請人追蹤系統 (ATS) 的研究指出,高達 88% 含有圖表或多欄排版的履歷,根本到不了人資眼前。
你精心設計的版面,可能正是讓你石沉大海的主因。
這篇文章將揭開這背後的篩選機制,並告訴你,HR在黃金 7.4 秒內,目光究竟會停在哪裡。
問題不在你,而是求職的遊戲規則變了
投了上百份履歷,手機卻依然安靜得像關機一樣?請先別急著懷疑自己。這不是你個人的問題,而是整個求職市場的運作方式,已經跟你想的不一樣了。
數據顯示,科技業一個軟體工程師職缺,平均要與 130 位求職者競爭。更嚴峻的是,近年來Reddit社群上的求職者回報丟履歷獲得回應的可能性,相比三年前下降了整整 3 倍。

图1: Job Market Status 2025, source: uppl.ai
這不是你變弱了,而是遊戲規則已經改變——那道無形的「流程門檻」變得更高、更嚴格了。
但問題是,這個讓無數人才被埋沒的「門檻」到底是什麼?為什麼我們費盡心思自認完美的履歷,卻總是過不了第一關?
揭秘兩道關卡:ATS 的無情演算法與 HR 的極速掃描
你的履歷在被「看見」之前,必須先通過兩道截然不同的關卡。
第一關:機器人守衛 (ATS 演算法)
在你按下送出的那一刻,審查你履歷的並不是人,而是一套稱為「申請人追蹤系統」(ATS) 的軟體。
它不在乎美感,只在乎「數據」。
系統會透過加權演算法,為你的履歷計算一個「匹配分數」,其中「硬技能」與「核心資格」的權重就佔了將近一半。

图2: ATS bot
任何它無法正確解析的格式,如表格、文本框或複雜的多欄設計,都會導致你的分數驟降,甚至直接被丟棄。這就是為什麼高達88% 的視覺化履歷 ,在這一關就悄無聲息地陣亡了。
第二關:VIP 貴賓 (人資的 7.4 秒)
僥倖通過第一關後,你的履歷才會來到人資面前。但根據眼動追蹤研究,他們平均只會花 7.4 秒做初步判斷。
在這短暫的時間裡,他們的目光會依循「F 型」路徑,快速掃過頁面最上方和左側的標題、摘要,以及條列式成就。任何雜亂的排版、不清楚的段落標題,都會讓他們立刻失去耐心,將你的履歷撥到一旁。

图3: F型路徑
這就是殘酷的真相:一份能拿到面試的履歷,必須同時是一份讓機器能讀懂的「數據文件」,又要是一份讓人能在 7 秒內抓住重點的「視覺摘要」。多數人的失敗,正是因為他們的履歷只為其中一位審查者而設計。
解決方案:打造一份「雙語」履歷的實作路徑
既然挑戰是雙重的,我們的策略也必須雙軌並行。你需要的是一套「雙語」寫作框架,讓履歷能同時對機器說「關鍵字」,對人說「貢獻」。這套框架包含兩大核心:關鍵詞戰略映射與成果量化重構。
1. 關鍵詞戰略映射 (為了通過 ATS)
我們需要像為 SEO 優化一樣,策略性地佈局關鍵字。
根據 ATS 的加權邏輯,我們會將匹配職缺的「硬技能」與「核心資格」,優先放置在職稱、摘要、近期工作經驗的描述前段,以及獨立的技能區塊。
同時,移除所有可能干擾系統解析的「格式地雷」,如表格、文本框和多欄設計。

图4: Keyword Mapping
2. 成果量化重構 (為了吸引 HR)
接著,為了抓住 HR 在 7.4 秒內的注意力,我們要把模糊的職責,改寫成「動詞 + 數字 + 商業影響」的強力句式,並將其放在履歷上半部的視覺熱區。
Handled backend services.
Designed a REST API using Node.js, processing 100k requests/day and reducing latency from 800ms to 250ms.
Worked on the user interface.
Engineered a user dashboard with React/Redux, improving Lighthouse scores by 40% and decreasing user-reported bugs by 20%.

图5: Web Dev
這套方法將求職者常見的「不知從何改起」和「害怕被推銷」的焦慮,轉化為一套有明確步驟、立即可見成效的行動方案。事實也證明,採用這類優化策略後,履歷的回應率能顯著提升 42%,甚至有案例顯示面試回調率從 5% 躍升至 20%,足足成長了 3 倍。
不僅是面試,更是贏回你職涯的主導權
當你開始用這套框架來溝通你的價值時,改變的不只是一份文件。
你會得到一份清晰的「個人價值儀表板」,讓你從「不知道自己弱在哪」,變為清楚看見履歷在關鍵詞、成就量化、版面佈局上的具體差距。
更重要的是,你將重獲自信。
因為你知道履歷上的每一個字都不是憑感覺寫的,而是經過策略設計,能同時應對演算法和人性的考驗。

图7: Dashboard
這套方法是一次性的投資,卻能帶來長期的職涯複利。
你等於是為自己建立了一套可隨時更新的「個人品牌模組」。
未來不論是內部晉升或跳槽,你都能快速地針對目標,替換關鍵詞與量化成果,始終維持履歷在市場上的最高競爭力。
下一步,選擇最適合你的路徑
當你理解了「雙語履歷」的底層邏輯後,現在有三種方式可以幫助你把洞見轉化為行動:
適合想持續學習、掌握最新洞見的你
加入免費的「職涯升級 E-letter」
每週,我會將更多關於外商求職、溝通框架和產業趨勢的深度分析直接寄到你的信箱。這是保持競爭力的最輕鬆方式。
👉 立即訂閱,保持領先適合想立刻動手、應用於實戰的你
下載免費的「STAR 原則面試準備清單」
我將本文的精華濃縮成一份可立即使用的 PDF 清單,幫助你系統化梳理專案經歷,確保你在面試中能清晰展現價值。
👉 免費下載實戰清單適合尋求最快路徑、渴望專家反饋的你
預約 1:1 線上影響力溝通診斷
理論是基礎,但個人化的反饋是讓你實現躍遷的火箭。30 分鐘內,我會親自為你分析回答盲點,給你一套能立即改善的行動方案。
👉 預約我的 30 分鐘 (早鳥價 NT$390)参考文獻與數據来源
本文所有數據均基於公開研究和權威統計,確保資訊的準確性和可靠性:
📊 求職市场统計數據
⚙️ ATS系統機制研究
💼 成功案例库
- [案例] 8大職位Before/After優化案例 – 基于实际服务客户的匿名化案例库,涵盖嵌入式、前端、后端、DevOps、硬件验证、项目管理、自动化测试、ML工程师等职位
免責聲明:本文旨在提供求職優化信息,所有數據僅供參考。實際效果可能因個人情況、市場需求等因素而有所不同。
你的履歷,值得被看見
免費領取《科技業履歷斷捨離清單》,不再石沉大海。訂閱後,我們會持續分享如何把「減分項」變成「加分項」。
- 15 項關鍵檢查點,從格式排版、內容描述到整體清晰度全面強化。
- AI 與 HR 雙重優化,同時滿足 ATS 規則與人資主管的閱讀習慣。
- 具體「減法」指南,刪除模糊職責、無關技能與陳舊經驗,讓履歷聚焦再聚焦。